选中网页元素以后,就可以对它进行某种操作。
jQuery允许将所有操作连接在一起,以链条的形式写出来,比如:
$('div').find('h3').eq(2).html('Hello');
分解开来,就是下面这样:
1. $('div') //找到div元素 2. .find('h3') //选择其中的h3元素 3. .eq(2) //选择第3个h3元素 4. .html('Hello'); //将它的内容改为Hello
这是jQuery最令人称道、最方便的特点。它的原理在于每一步的jQuery操作,返回的都是一个jQuery对象,所以不同操作可以连在一起。 jQuery还提供了.end()方法,使得结果集可以后退一步:
1. $('div') 2. .find('h3') 3. .eq(2) 4. .html('Hello') 5. .end()//退回到选中所有的h3元素的那一步 6. .eq(0)//选中第一个h3元素 7. .html('World'); //将它的内容改为World
.end():回到最近的一个"破坏性"操作之前。如果之前没有破坏性操作,则返回一个空集。所谓的"破坏性"就是指任何改变所匹配的jQuery元素的操作。
描述:选取所有的p元素,查找并选取span子元素,然后再回过来选取p元素
HTML 代码: <p><span>Hello<"/span>,how are you?<"/p> jQuery 代码: $("p").find("span").end() 结果: <p><span>Hello<"/span> how are you?<"/p>
操作网页元素,最常见的需求是取得它们的值,或者对它们进行赋值。
jQuery使用同一个函数,来完成取值(getter)和赋值(setter)。到底是取值还是赋值,由函数的参数决定。
$('h1').html(); //html()没有参数,表示取出h1的值
$('h1').html('Hello'); //html()有参数Hello,表示对h1进行赋值
常见的取值和赋值函数如下:
1. .html() 返回或设置被选元素的内容 (inner HTML) 2. .text() 取出或设置text内容 3. .attr() 取出或设置某个属性的值 4. .width() 取出或设置某个元素的宽度 5. .height() 取出或设置某个元素的高度 6. .val() 取出或设置html内容 取出某个表单元素的值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结果集包含多个元素,那么赋值的时候,将对其中所有的元素赋值;取值的时候,则是只取出第一个元素的值(.text()例外,它取出所有元素的text内容)。
除了对选中的元素进行操作以外,jQuery还提供一些工具方法(utility),不必选中元素,就可以直接使用。 常用的工具方法有以下几种:
$.trim() 去除字符串两端的空格。 $.each() 遍历一个数组或对象。 $.inArray() 返回一个值在数组中的索引位置。如果该值不在数组中,则返回-1。 $.grep() 返回数组中符合某种标准的元素。 $.extend() 将多个对象,合并到第一个对象。 $.makeArray() 将对象转化为数组。 $.type() 判断对象的类别(函数对象、日期对象、数组对象、正则对象等等)。 $.isArray() 判断某个参数是否为数组。 $.isEmptyObject() 判断某个对象是否为空(不含有任何属性)。 $.isFunction() 判断某个参数是否为函数。 $.isPlainObject() 判断某个参数是否为用"{}"或"new Object"建立的对象。 $.support() 判断浏览器是否支持某个特性。